首 页

站长气功档案

站长论坛

中国医术

中华气功

密宗修炼

诗 歌

道家炼养

总 论 坛


当前所在:生命探索网>>道家炼养>>《行气玉佩铭》独家解释
          《行气玉佩铭》独家解释

  作者:包雄涛

  《黄帝内经》是中国医术最早、最具权威的一部经典巨作,而与《黄帝内经》形成年代接近的战国初期出土文物《行气玉佩铭》是中国医术最早、最完整的人与天地大自然行气导引修炼篇。历史研究历来就有两大类根据:“文”与“物”。文是古籍上的记载,物是指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,行气玉佩铭是用玉石雕刻的艺术品,其上有铭文,铭文共四十五字,内有重要字符九个。铭文是:“行气,吞则蓄,蓄则神,神则下,下则定,定则固,固则明,明则长,长则复,复则天。天兀舂在上,地兀舂在下。顺则生,逆则死。”行气玉佩铭呈棱柱状,个人称法不相同,周安在《艺概》中称之为“玉刀”;罗振玉在《古代吉金文存》中称为“剑王”;陈邦怀称之为“行气玉铭”;郭沫若在《古代文字的辩证发展》中称之为“行气玉佩铭”,郭老采用一个佩字,实有敬重之意,故本文采用。关于行气玉佩铭内容所刻画的是高级功法或低级功法,一直有争论。本人认为不管认为是高级功法或是低级功法,以往解释统统不够全面,而且有严重的误解,原因是解释的人大部分不懂中国医术,实在是误人子弟呀。本人解释如下:

  行气:是此篇头句,一直无人解释,好像是无必要,其实是很重要的,因为行气不仅是人呼吸的气,更是天地大自然之气,中国历代都是讲究“天人合一”的。吞则蓄:其中的“吞”字有气吞山河气势,人有气吞山河气势,才能跟天地大自然融合归一。至于“蓄”字是说人与天地大自然合二为一,好像是一点水溶入了大海中,郭沫若释蓄为“蓄养”,为此郭老在晚年时用人的精气和大自然的精气融合炼丹,称大还丹。但我认为光蓄养还是不够的,天地大自然是运转的、是运动的,蓄养缺少动。动才是人与大自然变化的定律。蓄则神:古代神字和伸字同意,故而陈邦怀在“战国行气玉铭改释”一文中改为“蓄则伸”。其实是不对的,这里的神应该认为个体的小我跟天地的大我融合在一起,具有神通万千,伸向海阔天空、山川河流,这种融合的真气向四面八方扩散,从体内伸向体外,形成一个很大、很强的生物场,这才是蓄则神的真正含义。神则下:下实指人身,就是说这种合二为一的神奇力量还必须回归人身,好像是收缩的拳头打出去才有力量。下则定:有了收复的天地精气,才有天地人神气相抱的大定。定则固:入定之后才能固守虚无守中,好像通过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,自然性命坚固。固则明:其实是觉明,在气功状态中形容很多,而这种感觉的明,就是人体内有萤光素和萤光酶两种物质造成的,可以通过导引给人治病。明则长:久而久之则功法逐渐稳定,由一刹那的“明”,慢慢转化为较长时间的“明”。长则复:这句的复,就是回复,有了感觉的“明”,有了治病导引的本领,并且能保持长时间的明。这时又需要回复到“吞则蓄”的境界,这种循环往复是符合大自然定律的,好像雨从天上落到地下,由于阳光的蒸发又化为云变成雨落到地下,有这种交感交合往来作用,才使万物更新,人的长寿转世有了可能。复则天:经过这种往来回复,开发了人的五阳之首---大脑。天兀舂在上,地兀舂在下:兀是指一种似光又似气的物质,佛教称“梵”,其实就是人的生命之火,天兀在天,地兀在地,形成天地人交流,能出现强大的能量流,处于循环往复状态中,然而是按大自然定律来变化的。顺则生,逆则死:行气导引必须要遵照大自然定律来,才能对自己达到延年益寿,对人达到治病救人,否则死的悄悄,如《庄子》上说:“顺我意则生、逆我意则死”,与此相通。

  当我写完“行气玉佩铭”个人解释后,我想起了我国伟大的思想家、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说过:“中国缺少两种人,呐喊者、勇士”。那就让我大声呐喊:“要想健康长寿吗?要想自己成为一个高明医生吗?要想为国扬威吗?”如果是,那就来学炼我们中华民族老祖宗留下的最古老、最完整、最完美的“行气玉佩铭”吧。


联系站长:baoxt2006@163.com

版权所有  包雄涛